「城市藝術學在澎湖」-2023南應大美研所島嶼創作計畫
公布日期:2023-06-21
:藝文中心
城市藝術學在澎湖-2023南應大美研所島嶼創作計畫 開幕活動合影
城市藝術學在澎湖-2023南應大美研所島嶼創作計畫 校長與藝術家探討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圖資館藝文中心特邀請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師生蒞校舉辦聯展「城市藝術學在澎湖」-2023南應大美研所島嶼創作計畫,開幕儀式於6月9日上午11時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圖資館藝文中心舉行,黃有評校長親臨開幕儀式並發表致詞,特別感謝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研究所黃金福主任帶領師生16人跨海參與展出。
黃校長也分享觀賞後見解,如作品融入在地元素,利用廢棄的牡蠣殼創作,賦予其新生命,期盼能帶來不同的思維,海洋廢棄物再利用,不要變成環境的負擔,也能幫在地解決環境問題。南應大美術系黃金福主任表示本次交流展覽,希望能跳脫傳統美學式框架,澎湖環境生態、歷史文化、生活習俗等也可藉由藝術作探討,希望澎湖鄉親能好好享受此檔展覽帶來的體驗。南應大鄭勝華老師表示本次展覽為跨領域時代互相交流的呈現,如何運用藝術的專業與在地文化、歷史、生活做藝術式的結合,讓藝術不只是型式的表現,而是一種多元智能的展現。
藝術家透過兩天時間投身於澎湖進行創作。展覽分為三大子題:「生態環境」、「文化歷史」以及「人文生活」,以三個題目討論澎湖的不同面向,地理樣貌、歷史脈絡、在地風土人文,從地方出發運用自身創作語彙詮釋所見之澎湖。
生態環境:澎湖群島擁有約90個大小不等的島嶼,獨特的地質與地貌形成澎湖特殊的環境,也因此澎湖蘊含著豐厚的生態,以海洋、植物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題,由自然中發掘奇觀;如創作者鄭絜予,以「艷陽」與海岸常見植物「濱刺麥」作為連結,將陽光作為媒材,濱刺麥做為造型發想,呈現澎湖艷陽帶來皮膚刺熱的感受。創作者楊采心以「沿岸」為創作核心,探討澎湖海岸與臺灣本島西岸之間的差異,創作者透過自身既有的經驗以外來的角度觀看、感受澎湖沿岸。以影像呈現所見之差異,經驗與融合。
文化歷史:澎湖所處地理位置有著特殊條件,使之成為軍事重要中繼站,甚至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地區,曾經有許多不同的族群在此落腳,為臺灣歷史脈絡中重要的一環,形成獨特的文化底蘊,擁有著豐富的文化資產。創作者何克倫以「土地的故事」為討論主題,曾經在這片土地生活的人們所遺留的痕跡在時間的流逝下沈澱、積累、消逝、遺忘⋯⋯,希望透過地圖的方式呈現,穿梭遊歷於「時」與「空」之間,將時空交錯並置,展現澎湖豐富的故事。
人文生活:因獨特的生態環境以及豐富的文化歷史,使澎湖培養出獨有的在地人文風情,以當地的習俗、信仰、產業等等為討論主題探討當地風土民情,如創作者吳沛宸嘗試以澎湖名間文學歌謠「褒歌」作為創作,由褒歌的字裡行間感受澎湖居民的生活剪影,在曲調裡體會澎湖之情感,將所見、所聽、所閱讀相映襯,探索那澎湖人口中的景色。創作者馬千雯討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我們位於台灣本島,卻在很多不經意間發覺身旁的人出生、成長於澎湖,本島與澎湖相隔24海里之間似乎有著若即若離的關係,透過創作將它發覺。
此展覽希望將地方之精神,融入進藝術創作的思考。藉由創作建立對於地方的認識。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及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為培育青年藝術家創作及活絡臺南澎湖兩地藝術交流,每年辦理一次創作展覽發表,此次藉由師長帶領南應美術系碩士班年輕創作者一同進行現地藝術製作,透過駐地發表藝術創作的方式關懷兩地人文環境議題。
展覽時間:112年6月9日至7月7日
展覽地點: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圖資館藝文中心一樓
策展團隊:黃金福、吳沛宸、楊采心、何克倫
參展藝術家:黃金福、鄭勝華、馬場沙織、何克倫、吳子奕、吳沛宸、李哲儀、沈郁庭、林宏榮、林怡柔、倪于淨、馬千雯、陳韋寧、陳翰霖、楊采心、鄭絜予
主辦單位: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圖資館藝文中心、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
協辦單位: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學會